文/《第一财智》杨旭锋
导语:以药品批发起家,2002年转开药店,2007年成立连锁药店,2016年门店数破300家、年销售额超5亿——如今,广东邦健连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邦健”)已与大参林、国民大药房在肇庆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。而邦健总经理陈勇前透露,企业成功跨界抢食,靠的是“善用地利优势抢市场,借助竞争培育人才,品类多元化深耕市场”这三板斧。
邦健总部位于肇庆火车站旁,是一栋极其普通的楼房,陈勇前的总经理办公司在二楼,热情好客,喜爱茶道,是笔者对于陈勇前的第一印象。
陈勇前告诉笔者,自己是做药品批发起家的,主要以肇庆、云浮两市的县乡镇为核心目标区,为相关医院、药店、诊所等终端配送各类药品。一段时间过后,陈勇前发现,批发业务回款极慢,每次收款都要催很久,赚的少还受气,反观药店天天有资金回笼,于是萌生了自己开药店的念头。说做就做,2002年8月,邦健首家门店在肇庆市区开业,到2007年3月成立连锁的时候,门店数已经近百家。
11月初,笔者走访邦健时,企业已拥有门店300余家,年销售规模达5个亿,业务范围辐射肇庆、云浮、佛山、江门和阳江等区域。
善用地利优势“抢”市场
值得一提的是,邦建进入药店行业的2002年,正是外地连锁大举进军肇庆市场的时期。在那样激烈的争夺战中如何生存下来,陈勇前没有多说,但在其后面的描述中,笔者却听出了一些端倪:
2000年初虽然有大量连锁涌进了肇庆,但最终留下来的只有大参林一家。2006年前后,大参林铆足劲,疯狂开店,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布局80多家,与民康,邦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面对强敌,邦健没有退缩,而是利用对本地商圈熟悉的优势,跟对手比开店速度,争市场,抢地盘。
当然,怎么抢也是有讲究的。走访门店时,笔者留意到,在端州建设二路,街头巷尾各设有一家邦健门店。面对笔者的疑惑,陈勇前解释道,“这里地理位置好,前后位置人流量都很大,很适合开店,这么好的位置我不开别人也会开,与其让同行在我附近开店,还不如自己开,照应自己其他门店。高密度布点,也是我们的经营特色”。
竞争是企业发展动力,也是人才培养皿
经营14年,邦健认为竞争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推动器。陈勇前坦言,”我们不害怕竞争,良性的竞争能让我们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与商业模式。我们比的是运营能力,比人才,而不是随意抬高铺租水平,搞价格战。”
员工专业化程度欠缺,对于连锁企业来说,一直是个难以填补的“坑”。“在肇庆乡镇中,有一定药学知识基础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流动到珠三角发达地区,这无疑会阻碍了本土连锁的发展。”陈勇前说到。目前,人才培养储备是邦健的首要工作。专业知识、新产品知识、服务销售技巧、门店日常运作以及激励课程的培训,是邦建员工的必修课。同时,企业还会定期组织员工到珠三角发达地区优秀企业交流学习,派管理层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MBA等课程。
在人才选拔方面,邦健引进了竞争机制,如店经理竞争上岗,能者上,庸者下;也每年选送员工参加全国竞技比赛,如全国药店超级秀大赛、中国最强大夫等,通过引入竞争机制,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成效,员工的能力也获得了大大的提升!
品类多元化深耕市场
多品类经营是邦健的另一大优势,笔者走访邦健康乐店时发现,除常规品类外,门店还设置很多的化妆品、日用品专区。店长表示,化妆品,日用品也是邦健的主打产品,之前老板陈勇前还专门考察了香港的屈臣氏和万宁,然后在肇庆请人做了化妆品专柜,后来又跑到广州请专业化妆品人才到邦健任职。“因为乡镇的假冒伪劣产品相对较多,许多消费者喜欢到邦健买日用品、化妆品,可能觉得药店专业,产品信得过。”她补充道。
近几年邦健业务也涉及母婴产品,还创设了“娃乐福”品牌。陈勇前表示:“母婴市场潜力很大,值得发展,同时他表示邦健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药店多元化、专业化,未来,企业的发展还是以多元化为核心,全面发展。”
广东区域连锁整合是趋势,但并不容易
近年来,除已经上市主板的一心堂、益丰和老百姓,很多区域连锁也在积极开拓自己的新三板之路。当笔者问到陈勇前有没有上市计划时,他反倒谦虚起来,“邦健现在规模还不大,各项配套设施、企业管理规范化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上市暂时不在企业发展战略之中。”
益丰、一心堂、老百姓凭借上市所带来的资本不断并购优质连锁药店,以期进入或巩固各个区域市场,为了应对资本市场挑战,各地区也纷纷亮剑,谋求区域整合。面对零售市场的区域抱团热,陈勇前表示,“区域整合是一种趋势,广东药店联盟也尝试过部分品类联采分销模式,通过借助大规模的采购优势来降低采购成本、争取更多厂家资源,但是联采分销只是抱团最初级的尝试,广东各区域中小连锁药店要想抵御资本市场的冲击,形成区域联盟是最有效的方法,但这又谈何容易?!”
对于如今的连锁药店发展趋势,陈勇前认识到,所处的行业正迎来成熟发展期,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突围,还是得回归本质,修炼内功,只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,员工素质上去了,才能更好的布局市场。